您的位置: > 天气生活

寒潮预警下,如何用积温指标保障小麦安全越冬?

更新时间: 2025-08-07 08:42:23

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时,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纷纷亮起了补光灯。这种农业生产与气象灾害的博弈场景,正是现代农气结合(农业气象学)的典型缩影。本文将从积温(growing degree day)、冻土深度、有效降水等专业维度,解析冬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气象参数。

一、积温指标:作物越冬的生命线

根据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冬小麦安全越冬需要满足≥0℃积温达400℃·d以上。在黄淮海平原,当遇到持续性低温天气时,农技人员会通过监测5cm地温(soil temperature at 5cm depth)来判断根系活动情况。2022年12月的强寒潮过程导致河北部分地区负积温(nega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突破-200℃·d,引发大面积冻害(freezing injury)。

二、土壤墒情与冻土层的动态平衡

中国农科院研究表明,当耕作层(plough layer)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的70%-80%时,土壤热容量(soil heat capacity)最佳。东北地区采用的"秋浇冬储"技术,就是利用土壤冻结前的窗口期(critical period)进行灌溉,使冻土(frozen soil)形成保护性冰层。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监测显示,2023年1月华北平原最大冻土深度达56cm,较常年偏多12cm。

三、设施农业的小气候调控

在寿光新型日光温室中,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二氧化碳浓度等28项参数。当遇到持续阴雪天气时,需启动补光系统使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维持在200μmol/m²·s以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表明,采用主动蓄热技术(active heat storage)的温室,在极端低温天气下室内外温差可达25℃。

四、气象灾害的链式反应防控

倒春寒(late spring cold)对果树花芽的伤害机制显示,当日最低气温低于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 temperature)时,细胞原生质(protoplasm)会发生不可逆损伤。2021年4月山西发生的霜冻灾害,就是850hpa高空槽(upper-level trough)与辐射降温(radiative cooling)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已能提前72小时预测霜冻强度,为喷洒防冻剂(antifreeze agent)提供决策窗口。

从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的观测数据来看,近五年因精准运用气象参数减少的农业损失年均达37亿元。当寒潮再度来袭时,这些隐藏在云图背后的数字,正在成为新时代农民的"防灾密码"。

标签:

查看其它地区天天气预报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电话:13728689903
邮箱:13728689903@163.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5 https://tq.7gw.net

湘ICP备202302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