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天气生活

寒潮来袭时,这5种暖身美食如何帮你提升基础代谢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6:35:47

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体感温度骤降至冰点以下时,人体基础代谢率会提高10%-15%。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范志红指出,在低温环境下选择合适的膳食组合,不仅能满足热量需求,更能通过食物热效应(tef)维持核心体温。以下是气象医学专家推荐的5类抗寒食物及其科学机理:

一、高蛋白食物的产热优势

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可达其产能的30%,远高于碳水化合物的5%-10%。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显示,摄入100g牛肉(约含20g蛋白质)可使代谢率提升15%,持续3-4小时。建议选择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食材,如三文鱼、鸡胸肉等。

二、辛香料的血管扩张效应

辣椒素(capsaicin)能激活trpv1受体,促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实验证实,添加3g辣椒粉的餐食可使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5-1.2℃。但需注意辛辣食物可能加重冬季干燥症状,建议搭配银耳羹等润燥食材。

核心知识点:

食物热效应(tef)与外界温度呈负相关,低温环境能提升3%-5%的消化耗能 辣椒素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 channels)产生温热感 ω-3脂肪酸能改善寒冷环境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三、根茎类食物的储能特性

红薯、山药等富含抗性淀粉(rs),其在结肠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能为人体提供持续热量。国家气象中心数据显示,摄入200g烤红薯可维持4小时的基础体温,比精制米面延长1.5小时。

四、发酵食品的肠道菌群调节

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发现,低温环境下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例上升,这类菌群能更高效提取食物热量。每日补充200ml无糖酸奶(含益生菌bb-12)可使寒冷耐受时间延长18%。

专业术语集:

基础代谢率(bmr) 核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 体感温度(apparent temperature) 热中性区(thermoneutral zone) 冷致产热(cold-induced thermogenesis)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冬季膳食应遵循"高蛋白、适度脂肪、低碳水"原则,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每日10μg)以改善钙吸收。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建议采用分餐制,将每日热量分配调整为3:4:3,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造成的血液重新分配。

标签:

查看其它地区天天气预报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电话:13728689903
邮箱:13728689903@163.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5 https://tq.7gw.net

湘ICP备202302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