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今日热点

甘肃冰雹灾害致农作物绝收

更新时间: 2025-08-13 02:05:45

六月的陇原大地本该是麦浪翻滚的季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打破了田野的平静。拇指大小的冰雹伴随着狂风砸向地面,短短二十分钟后,成片的麦田倒伏在地,即将成熟的麦穗散落田间,农民老王蹲在地头,抓起一把泡在泥水里的麦粒,指节渐渐发白。

这场灾害性天气来得毫无征兆。据当地气象站记录,当天午后气温骤降12摄氏度,强对流云团在山区迅速生成。陇南市某乡镇农技站站长张卫国发现,冰雹的破坏呈现出明显的"条纹状"分布:"有的村庄受灾轻微,相邻村落却几乎绝收,这与地形导致的上升气流差异有关。"

在受灾最重的几个村庄,农技人员发现了令人揪心的现象。玉米叶片被冰雹击穿后形成筛网状伤痕,这种创伤不仅影响光合作用,更会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正在灌浆期的冬小麦遭遇冰雹后,麦穗出现大面积霉变,农业保险公司理赔员估算,这类"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冰雹直接损害的30%。

灾害发生后第三天,省农科院专家组在重灾区建立了三个观测点。他们发现,不同作物表现出明显的抗灾差异:马铃薯地块因植株低矮受损较轻,而正在开花期的果园几乎全军覆没。这种差异为今后的农业布局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农耕智慧在灾后显现出特殊价值。保留着田埂种植习惯的农户,其作物受损程度比大规模连片种植区平均降低18%。农史学者指出,这种看似"落后"的种植方式,实际上形成了天然的灾害缓冲带。

目前,受灾地区正在开展生产自救。农业部门推广的"短生育期荞麦补种方案"已覆盖7个乡镇,但土壤墒情过大的问题又成为新的挑战。在这场人与自然的博弈中,基层农技人员摸索出的"排水晒田-浅耕散墒-抢时播种"的应急措施,正在田间地头接受检验。

标签:

查看其它地区天天气预报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电话:13728689903
邮箱:13728689903@163.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5 https://tq.7gw.net

湘ICP备202302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