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今日热点

德阳爆炸谣言澄清当日川渝地区发布高温预警

更新时间: 2025-08-17 04:56:03

近日,一则关于德阳化工厂爆炸的虚假消息在社交平台流传,引发部分民众恐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相关政府部门迅速辟谣的同一天,川渝地区气象部门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背后,折射出信息时代公众对权威信源的迫切需求。

7月12日上午,多段标注"德阳某化工厂爆炸"的视频在微信群传播。当地应急管理局在3小时内即通过官网和政务新媒体发布核查通报,确认该视频系拼接外地旧视频制作。记者注意到,辟谣通报采用"文字+三维建模对比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原视频中厂房结构与德阳实际企业的差异,这种可视化辟谣方式获得网友点赞。

巧合的是,当天下午4时,四川省气象台与重庆市气象局相继发布高温预警,预计未来三天盆地东部将出现39℃以上高温天气。在气象预警的评论区,有网民调侃:"今天手机同时收到辟谣通知和高温警告,一个让人安心,一个让人流汗。"

资深媒体人林涛分析认为,这种"同日双公告"现象值得关注:"突发事件谣言的传播速度往往与极端天气预警的覆盖广度存在正相关。当人们面对不确定风险时,权威部门及时、透明的信息就像高温天里的清凉剂。"他举例说明,去年郑州暴雨期间,气象预警与地铁停运信息的同步推送,就有效降低了次生灾害风险。

气象专家指出,今年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偏强,导致川渝高温提前。而应急管理部门数据显示,夏季往往是安全生产谣言的高发期。这种时空上的巧合,客观上检验了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记者在德阳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多数市民能清晰区分两类信息:"爆炸是假的消息看得明明白白,高温预警可是真得要准备防暑了。"超市店主王女士边说边整理新上架的防暑药品。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近期报告显示,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中"黄金4小时"回应机制已初见成效,但针对灾害性天气等慢危机的科普传播仍有提升空间。该所建议建立"风险信息分级推送"机制,将突发事件辟谣与气象预警等公共服务信息进行智能关联推送。

眼下,川渝居民正同时应对两场"考验":气象部门建议避开午后高温时段出行,而网信部门则提醒网民警惕借极端天气炒作的不实信息。这种双重应对,或许将成为数字化时代公共治理的新常态。

标签:

查看其它地区天天气预报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电话:13728689903
邮箱:13728689903@163.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5 https://tq.7gw.net

湘ICP备20230221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