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天气生活

暴雨预警连发10天,城市排水系统扛得住极端天气吗?

更新时间: 2025-08-25 19:08:56

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的第10天,北京海淀区某地下车库入口的防汛沙袋已经换了第三批。气象数据显示,本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降水量已突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城市排水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明指出:"当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时,传统排水管网就会到达临界点。而本次极端天气中,多个监测站记录到的最大小时雨量达到120毫米,这直接触发了城市内涝的'链式反应'。"专业术语中的"降水强度-历时-频率曲线"(idf曲线)显示,这种量级的暴雨在传统气象模型中属于百年一遇事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发现,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城市地表径流系数会从常规的0.6骤增至0.9以上。这意味着90%的降水无法下渗,直接转化为地面洪水。与此同时,受"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双重影响,城区降雨量通常比郊区高出15%-20%,这种被称为"城市降水增强现象"(upe)的机制进一步加剧了排水压力。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仅为1-2年重现期,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5-10年标准。当遭遇超过设计标准的"超渗产流"情况时,雨水管网就会发生"压力流态"转变,导致检查井喷涌等次生灾害。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李小文解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韧性'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新课题。我们监测到近十年'对流有效位能'(cape)指数持续升高,这意味着强对流天气的能量基础正在增强。"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到2050年,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可能增加40%。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住建部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已首次引入"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概念。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研究表明,通过建设"深层隧道调蓄系统"(深度超过40米的地下储水空间),配合"海绵城市"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可以将内涝风险降低60%以上。

但现实困境在于,全国657个城市中,仅有不到20%完成了排水系统韧性评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建议,应尽快建立"城市水文气象耦合模型",将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和短时临近预报(qpf)技术纳入应急响应体系。毕竟在气候变化时代,我们的城市需要做好应对更多"黑天鹅"天气事件的准备。

就像气象学家们常说的那样:极端天气正在改写教科书,而我们防御灾害的标准,是否也该同步更新了?

标签:

查看其它地区天天气预报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电话:13728689903
邮箱:13728689903@163.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5 https://tq.7gw.net

湘ICP备2023022152号-1